说到“逆生长”,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什么?那种电影里老头子一秒变年轻的特效?还是某个明星,为了重拾青春,在荧幕上硬是扮个20岁的小年轻?好吧,今天我们聊的就是这位——张翰,41岁硬要穿上高中生的校服,把自己扮成高中生。你没看错,张翰真的这么做了。结果呢?大部分网友看完直接吐槽:“这是复读了十年的高中生吧。”我忍不住想,这年头,演员们可真是“拼命三郎”啊。
不过,问题不止于此。我们要问的是,为什么张翰非得在四十岁这把年纪,跳进青春的泥潭里挣扎?答案不止简单的“想找回青春”。背后,是一种对流量、对形象的深深依赖,甚至是一种演艺生涯的困境。在娱乐圈,岁月是个无情的东西,能吃得起这“青春饭”的,往往是那些永远保持“年轻感”的演员。比如张翰,他从青春剧里的“校园男神”到如今的“扮嫩大师”,一路走来,经历了多少“逆袭”与“打脸”,我想,恐怕连他自己也没想到,自己会成了网友调侃的对象。
你要是从他的角度想,也能理解。张翰曾经的辉煌,那个“慕容云海”让他成为了年轻女孩们的梦中情人。那个曾经在电视剧里为爱挣扎的少年,今天依然带着“霸道总裁”的光环在接工作。但他也清楚,光靠这副“青春男神”的脸,恐怕很难继续圈粉了。于是,他选择了“青春回忆杀”——再次以“高中生”的面貌出现,在镜头前演绎那个曾经让无数人心动的形象。可惜,岁月真的没那么简单能“逆生长”。他再怎么在镜头前做出嘟嘴、瞪眼等“小鲜肉”动作,也无法掩饰眼角那些岁月留下的细纹。
于是,你会看到张翰穿着一身皱巴巴的校服,背着一个大书包,试图在人群中找回当年那种“少年感”。然而,镜头下那股“成熟气场”与他所要表现的“青春朝气”相矛盾,这种扭曲的美感直接让观众感到不适。说实话,比起穿着校服,他的“高冷霸道”更多让人想起的是“毕业班的班主任”,而不是那个穿着破旧校服的青涩少年。
当然,这不仅仅是张翰一个人的问题,整个娱乐圈似乎都在面临同样的困境:对于演员来说,年龄越大,角色的选择空间就越小,年轻化成了一个不得不尝试的“演技自救”方式。可是,问题来了。那些年纪大了的演员,越是硬要回到年轻的角色里,越会被观众看到那份刻意和违和。看过《东八区的先生们》的人,肯定还记得他在剧中饰演的大学生,那个场景让人无比想笑,尤其是当张翰试图压低嗓音,摆出一副“成熟稳重”的样子,真的差点让人以为他是从职场穿越到校园。
再想想其他的明星。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,像蒋雯丽也曾饰演过18岁的少女,张鲁一在《大秦帝国》里演的嬴政,刘晓庆和她年轻男演员的“父女恋”。娱乐圈的这股“逆龄潮流”,每次只要一来,立马就引起网友的集体吐槽——那种看到中年演员扮嫩的感觉,真是比吃了两口“酸菜鱼”还要酸。
然而,问题不仅仅在于这些演员的“逆龄”尝试失败,更在于娱乐圈对这种现象的“默许”。什么是“青春剧”?低成本,容易吸引眼球,且观众群体广泛。几乎每个制作方都在拼命追求这个热点。然而,当观众逐渐开始怀疑这种“青春模式”的时候,演员们却依旧在为“青春梦”而拼命。他们在大银幕上的“装嫩”,看起来是为了找回青春,但最终却发现,自己早已与青春不再有太多关系。
其实,张翰如果转型去演一些更成熟的角色,未必不能赢得观众的青睐。我们看过他在《亲爱的,热爱的》中那个“硬汉”的角色,突然觉得,哦,这才是他该走的路。那时的他,完全脱离了青春偶像剧的框架,展现出了另一个面貌。不像在青春剧里,他的演技被青春气息所限制,而是可以大方展现他多年来积累的演技。只是,他似乎没能完全放下那个“青葱男神”的标签,总想着能在观众心里保住一席之地。
话说回来,这并不是说张翰的“装嫩”错,而是这个行业存在的规则错了。年轻演员没机会,资源都流向了所谓的“青春剧”——这让他们的演技停滞不前,而那些中年演员被迫去“逆生长”,让他们的形象和演技都面临着“老去”的危机。相比之下,张翰其实是个幸运的演员,他有机会站在镜头前,再一次展示自己的演技。不过,还是那句话,他的成功之道,可能并不完全依赖于外形,而是要找对角色,突破自我。
这场“青春梦”是否注定只能是空中楼阁,恐怕就要看张翰能否做出更加大胆的尝试了。至于那些年年坚持装嫩的演员们,不妨也像他一样,从“青涩”中走出来,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合适位置。因为,终究,“青春”是无法逆转的,但演技和角色的深度,才是演员真正的生命力。
诚利和配资-股市杠杆软件-配资股服务-免费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